师大新闻网讯 4月2日下午,我校“长安大讲堂”(第二讲)在新勇学生活动中心学生剧场举行。论坛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我校化学化工学院教授房喻作题为“创新驱动发展背景下的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的报告。副校长董治宝主持报告会。

报告会上,房喻从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高度,介绍了国内外教育领域和科技领域的前沿发展动态,分享了多年来自己带领科研团队在CBRN传感器和分子材料领域的探索实践。他通过详实的数据和具体的案例,阐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对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新挑战,指出加强基础研究和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对于应对国际科技竞争、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都具有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
房喻谈到,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人工智能通过颠覆性创新实现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的大规模应用示范。教育工作要更加强调对学生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育,努力培养热爱科学、志存高远、敢为人先、心系家国的卓越创新人才。他表示,科学研究要以国家重大需求为牵引,以综合性新型科研平台建设为依托,开展“功在千秋、利在后代”的基础性研究,持续产出高水平科研成果,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贡献。房喻勉励青年学子要传承和发扬科学家精神,将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在科研之路上不断探索前行,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报告现场座无虚席,参会师生反响热烈。化学化工学院国家公费师范生彭旭阳谈到:“听了房喻院士的报告,我深受启发。AI赋能教育,必将引起教学模式的改变、教师角色的转型、教学管理方式的变革。作为未来教师,我们既要拥抱技术变革,又要坚守教育初心,做善用技术又有温度的引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