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秦都市报》|“ 谢谢你,侯妈妈 ”陕师大保洁员侯春艳22年义务为学生缝补衣服
师大新闻网讯4月7日,《三秦都市报》以“‘谢谢你,侯妈妈’陕师大保洁员侯春艳22年义务为学生缝补衣服”为题,报道我校保洁员侯春艳坚持22年为学生义务缝补衣服的暖心故事。群众新闻客户端以“廿二载针脚织暖‘侯妈妈’情满大学校园”为题进行了转载报道。近几日,陕西师范大学的师生们被学校公众号上一则“谢谢你,侯妈妈”的信息深深感动着。消息讲述的是该校学生公寓的保洁员侯春艳,22年来义务为学生们缝补修改衣服的暖心故事。4月3日,记者走进陕西师范大学,探访专为侯春艳设置的“爱心缝纫室”。满墙...
2025-04-07
-
《人民日报》 | 潜心29年研究敦煌学,陕西师范大学教授沙武田——以图证史,寻找真实、有趣的敦煌
师大新闻网讯4月7日,《人民日报》在06版“讲述·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专栏,刊发报道文章“潜心29年研究敦煌学,陕西师范大学教授沙武田——以图证史,寻找真实、有趣的敦煌”。文章生动讲述了我校历史文化学院沙武田教授29载潜心钻研敦煌石窟,在敦煌学的赓续与弘扬中不断前行的学人故事。文章提到,沙武田用以图证史的创新方法一点点织补学术研究空白;带领青年学子走进敦煌,寻找学术灵感、培养学术情怀;不遗余力传播推广敦煌文化,让更多人爱上敦煌,让敦煌穿越历史尘烟、闪耀璀璨光芒……报道链接...
2025-04-07
-
中国社会科学网丨共建“一带一路” 国家文化遗产与国情数据数智化实验室揭牌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陆航实习记者钟雯轩)3月29日,“‘一带一路’与上海合作组织融合发展西安论坛”区域国别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陕西师范大学长安校区举行。国内外专家学者就如何以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国别区域研究和丝路人文交流研究为重点,推动“一带一路”与上海合作组织融合发展展开交流和研讨。开幕式上,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文化遗产与国情数据数智化实验室揭牌。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时代,文科实验工具平台是创新性解决社会复杂问题的关键科学基础设施。据介绍,落户在陕西师范大学“一带一路”文化...
2025-04-03
-
中国新闻网丨探访陕西高校文物数智化修复团队:AI让文物“活起来”
借助先进的AI(人工智能)技术,陕西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民歌智能计算与服务技术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实现了碑帖、典籍、古画等文物的数智化修复,让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焕发新的生机。近日,记者对该团队进行了探访。目前,经过不断的技术研发,实验室已建立了楷书、隶书、行书等多种书法字体的生成模型,以及不同尺度破损下的古画修复模型,文物的修复时间从一年,缩短到一两个月。该实验室多年来致力于文化遗产数字资源的活化利用工作,先后修复或补全《富春山居图》《千里江山图》等多幅古画,使珍贵文物“活...
2025-04-02
-
新华社客户端丨从海外名校到秦岭脚下 这位教授用11年诠释科技报国的初心
在陕西西安,有这样一位青年科学家,他16岁走出国门辗转求学,27岁扎根西部深耕科研,用所学专业连接起基础研究与民生需求,用师者之心在西部大地播撒星火。陕西师范大学物理学与信息技术学院教授、副院长高健智,用科研成果助力西部发展、以师者情怀培育创新英才。报道链接:https://h.xinhuaxmt.com/vh512/share/12477810?docid=12477810&newstype=1001&d=134ff22&channel=weixin
2025-04-02
-
人民论坛网丨热合木江·沙吾提 张跃平:不断把党的自我革命推向前进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在新时代十年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和理论探索中,我们不断深化对党的自我革命的认识,积累了丰富实践经验,形成了一系列重要理论成果,系统回答了我们党为什么要自我革命、为什么能自我革命、怎样推进自我革命等重大问题。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把握这一重要思想的重大意义,从思想上固本培元,不断把自我革命推向前进。坚持问题导向,革除沉疴破征程壁垒。问题是时代之先声,能够及时反映出社会症结...
2025-03-31
-
陕西党建网丨郑家昊 韩琦:强化党的作风建设 推进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不但要有强大的真理力量,而且要有强大的人格力量。真理力量集中体现为我们党的正确理论,人格力量集中体现为我们党的优良作风。”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强化党的作风建设,持续推动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不断强化党的作风建设,是巩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的重要举措,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强化作风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性质和宗旨的内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对我们...
2025-03-31
-
群众新闻网丨跟着“汉字”游陕西
今天,我们将跟随来自塔吉克斯坦的留学生法鲁克和他的汉语言文学老师张喆,一同走进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在这里,青铜器上的神秘金文,承载着历史的记忆,静静诉说着往昔的辉煌。一段奇妙的文化探索之旅即将开启,让我们与他们一起,从古老的青铜器中,读懂汉字的发展,感受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报道链接:https://xzzsx.sxdaily.com.cn/app/template/displayTemplate/news/newsDetail/11845/11121384.html?isShar...
2025-03-31
-
《陕西日报》丨陕西研发出AI+数字孪生“水保智脑”
本报讯(记者徐颖)记者从省水利厅获悉:日前,由省水土保持和移民工作中心与陕西师范大学联合研发的AI+数字孪生“水保智脑”专业大模型正式进入内测阶段。“‘水保智脑’基于DeepSeek通用人工智能大模型,构建了水土保持知识库和小流域综合治理设计报告,通过对多模态数据进行智能分析,可实现水土保持项目智能设计,对促进水土保持行业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省水土保持和移民工作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一份小流域综合治理设计文件,32分钟内就可自动生成。”该模型通过接入水文气象、遥感影像、土地...
2025-03-29
-
《陕西日报》丨陕西高校创新形式,积极开展红色校园剧、微电影等创作展演活动 推动思政与文化育人有机融合
师大新闻网讯3月25日,《陕西日报》在题为《陕西高校创新形式,积极开展红色校园剧、微电影等创作展演活动推动思政与文化育人有机融合》的报道中,对我校将原创校园文化作品作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用优秀传统文化滋育新人情况进行了报道。话剧《毕德显》剧照(资料照片)。以红色文化培育时代新人,以创新形式开展思政教育。近年来,陕西高校充分挖掘校内资源,积极开展红色校园剧、微电影等创作展演活动,弘扬科学家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造立德树人新生态,让思政育人与文化育人有机融合,...
2025-03-29